國內汽車工業發展了60多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無論是合資,市場換技術,還是自主創新,取得了比較好的成就,但傳統汽車在一些核心技術方面,依然和國外一些汽車工業發達國家存在著差距。
我們度過了野蠻生長期的中國汽車工業,在中國經濟新常態的浪潮下,開始了自己2.0的征途。對于實力并不是很強的國內汽車工業來說,這注定是一個重構、重組、重塑的過程,這個關鍵的風口下,汽車新技術的誕生給予我們汽車工業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不少車廠和大佬都提出,要在這輪汽車工業革命下,實現“彎道超車”。
超車不是“轉彎一腳油”的問題,有可能就超過去了,有可能嚇的方向盤都仍了,我們依然要正視內外存在的技術差距,知己知彼。
在美國,依然是世界第一大科技強國,硅谷也聚集了世界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和優秀的科技公司。在美國提出的“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下,美國已經在汽車創新技術方面取得了令人稱奇的成果,例如ADAS、3D打印車身技術、新材料電池等等,相比國內,我們在深圳那些創新,看起來又覺得有點落后了,但也出現了不少敢和國際科研公司對標的產品和企業比拼的勇氣,但谷歌、特斯拉等企業的自動駕駛汽車已經駛上了街頭,我一個清華紫光的朋友,就開著車在打“部落沖突”。
在歐洲,德國率先提出了“工業4.0”在汽車車載娛樂系統和控制屏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日本、韓國也早已啟動了相關計劃,韓國現代汽車也獲得了美國高速公路自動駕駛執照……世界汽車產業風起云涌,預示著汽車智能化發展的重大變革,在世界工業革命智能化、互聯網化的浪(就是浪)席卷的今天,認清方向,選準技術線路,尤為重要。
面對這些形勢,國內車企也在紛紛追進。大佬一汽,提出到2025實現從一般的駕駛性能局部自動化再到高級自動化的路線;北汽希望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到2030年能實現高智能化中級車成功批量走向市場;上汽計劃2020年推出能在高速公路、公元道路等行駛無人駕駛汽車,長安汽車也提出了自己的智能汽車發展線路,還有互聯網大佬百度、樂視……
互聯網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改變的今天,傳統的行業和產業發生了向智能化過渡的重大變革。在汽車領域,目前也正在發生從傳統技術到智能化的轉變,最為突出的就是自動駕駛、車載互聯系統、3D打印車身等等。
在政策層面,《“十三五”汽車工業發展規劃意見》對智能網聯汽車設定了目標,著重于對信息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從而引導和指導技術的研究開發。隨著智能汽車對社會各方面影響越來越顯著,除了傳統汽車企業以外,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也加入到了智能汽車的研究之中。
新的技術解決方案推動了網聯汽車的未來,這一技術的解決方案的定制者是汽車定位、多媒體,以及汽車信息娛樂系統和為汽車優化的連接技術領域中的領導者。人們希望在汽車中可以享有和家中一樣的聯網體驗,希望可以將自己喜歡的應用和引用程序置于車載系統中,并通過連接網絡來實現包涵用戶健康和汽車健康這樣的操作,而且使用語音將會體驗更好!例如,博世公司發布了一款摩托車電控單元(ECU)就可以通過藍牙或者“車載控制單元”連接駕駛人的手機和摩托車的車載系統。搭載該控制單元的發動機管理系統將允許與連接的智能手機用作一個讀出裝置,告訴駕駛人車況信息保養信息、提供讀取并保存車輛信息的日志,包涵燃料信息、側傾角度、行駛速度和行駛里程等。智能手機智能被該用戶的手機激活并發動,這將有效的避免了三只……你懂得!
而我,就是專門提供這個“車載控制單元的”主!汽車連接網絡變成一個雙向的通道,一些車型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向駕駛人回傳一些信息,遠程查看車輛輪胎壓力或者遠程開閉門鎖等等,也可以監測到碰撞后準時發送地理位置信息,也可以像手機、PAD一樣,為駕駛人下載經常使用的應用程序提供私人化的聯網功能。最終,各個車載應用程序可以連接在一起并最終與駕駛人生活中的其他方面進行互動。
例如視頻,我們將寶馬汽車通過電腦發送一些數據,可以讓寶馬汽車閃燈、升降窗類似的遠程控制,后面都會出現在我們的手機里。